主办单位:中共广东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广东省监察委员会
合作单位:南方新闻网
粤ICP备10233762号
霄南村
霄南村,位于广东省江门鹤山市龙口镇,是广东源氏家风的发源地。我国的“源姓”人士皆为古鲜卑族后裔,目前仅有四千余人口,其中,有一半便生活在霄南村。
源氏自始祖源贺接受北魏太武帝赐姓“源”,至今已有1600多年。源贺是北魏时期四朝重臣,一生精忠报国、勤政为民、淡泊名利,他临终留下遗训,教导子孙为官要忠诚勤勉,为人要清廉俭朴、遏恶扬善。源氏后人谨遵祖训并将其提炼成家规八则,世代传承发扬光大。在源氏家风的深远影响下,源氏一族人才辈出、为国贡献者甚多,显赫于北魏、北齐、北周、隋、唐数朝。在史籍文献中有名可考者多达八十余人,在《魏书》《隋书》《北史》《旧唐书》等正史中被立传者达四十余人。
家训点睛
源贺铜像
源氏始祖源贺的铜像,耸立在霄南村北门。据史料记载,源贺,原名秃发破羌,西平乐都(今青海乐都县)人,北魏政权建设的功臣之一,历太武、文成、献文、孝文四朝,先后任平西将军、冀州刺史、太尉,从政从军长达40余年。
源贺一生主要做了三件大事:一是东西转战,在北魏的北方统一战争中立下功劳。他先后参加过太武帝的西灭北凉、北退柔然、南攻刘宋等重大战役,每次战役皆有建树,因屡立大功而被朝廷授以西平公、太尉、陇西王等官爵。二是出牧地方,为北魏的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源贺于文成帝时受命出任冀州刺史,经营北魏经济和人口最重要的地区。史书称赞他在执掌冀州七年期间,颇有政绩,“鞠狱以情,徭役简省,清约宽裕,甚得人心”,“时考殿最,贺政为上第”。三是两次临危决断,定策皇位继承,在重大历史政治事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一次是太武帝死后,乱党掌权,源贺统领禁兵与大臣陆丽等人“决议定策”,迎立文成帝拓跋濬,由此决定了以后北魏政治的走向。第二次是献文帝拓跋弘死后,他以太尉身份自漠南赶回平城,再次参与众臣决策,力排众议,站在冯太后一边,拥立年幼的拓跋宏为帝,为日后孝文帝的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源贺虽为北魏四朝重臣,却无半点居功自傲。到了晚年,68岁高龄的源贺还坚持驻守在艰苦的漠南边疆,确保北魏的疆土不受侵犯。公元479年,源贺自知遗命不久,于是敕命诸子:“汝其毋傲吝,毋荒怠,毋奢越,毋嫉妒;疑思问,言思审,行思恭,服思度;目观必真,耳属必正;遏恶扬善,亲贤远佞;诚勤以事君,清约以行己。”这段遗言就是源氏家规祖训的起源。
南宋咸淳年间,源贺后人源潜夫举家南迁,带着族人来到广东,在现在的鹤山市霄南村扎根。他将源贺遗训写在族谱上,雕刻悬挂于祠堂中世代传承。源氏族人后来又根据遗训的内涵,扩展成家规八则——“敦伦”、“亲族”、“勉学”、“劝职”、“立品”、“节用”、“睦邻”、“和众”,每一则都有精辟的论述。其中,“立品”、“敦伦”、“亲族”、“勉学”、“和众”五则,对源氏后人影响尤其深远。
家训摘编
立品
源氏家教八则之“立品”
“品之当立 尽人皆然 士人得志功名 武断交官接宦 恐吓愚民 自是可鄙”
【释义】世间每个人都应该立品。有些人考取功名后倚仗身份,以权势断定是非曲折,买官卖官,恐吓百姓,这是非常不为人称道的事情。
“祖宣公训子曰 行思恭 服思度 遏恶扬善 亲贤远佞 目观必真 耳属必正 其次子怀谦恭宽雅有大度 其迁尚书令也参议律令 其巡边也劾免权贵 史臣曰 怀干略兼举 出纳有声 继迹贤考 不墮先业 可取法也”
【释义】源氏先祖源贺告诫子孙,行为要恭谨,服饰要适度,要做到抑恶扬善,亲贤远佞,眼睛观察事物定要求其真实,两耳听话一定要求其正确。他的次子源怀为人宽容大度,在任尚书令时有权参与朝政,任巡查边境时有权弹劾百官,但他慎用职权,行事有方,廉洁奉公,深受朝廷和百姓的赞赏,继承了先祖的伟业。这些都是可以学习和效仿的。
敦伦
源氏家规八则之“敦伦”
“读书做官固当尽道 即穷而在亦当早完国课 不犯官法 勉为良民”
【释义】读书和做官固然要遵循规矩,即使家境贫穷也要尽早缴纳国家税赋,不能犯法,要努力做一名良民。
“父慈固也 然爱而不教 禽牲之爱耳”
【释义】父母之爱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是疼爱而不会教育子女,与禽畜之爱并无区别。
“其次亦要善体亲心 用力用劳 尽事亲之道 兄友弟恭相好而不相尤 乃为尽道 至于出门交友 取真朋以求益 勿狎损友以害身”
【释义】子女要善于体谅父母,用心劳力事奉双亲。做兄长的要对弟弟友好,做弟弟的要对兄长恭敬,要互相友好而不能相互指责。出门在外,要结交真正的朋友,不要靠近损友而伤害身心。
亲族
源氏家规八则之“亲族”
“睦亲之要 一曰老 老分属尊行及卑 而年长于我者 老也 则恭顺扶持 事以高年之礼 一曰贤 贤有德 业闻望者 贤也 则每事奉法 忘分忘年敬之 若孤寡贫穷 尤当体恤 智者导以善言 富者推以衣食”
【释义】亲近宗族,一要尊老,对年老的人在行动上要尊敬,在态度上要谦逊,对年纪大的族人要恭敬温顺有礼;二要敬贤,对品行好、有声望的人要时刻尊重他们,如果他们家境贫困的,要多予体恤,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要善于开解他们。
“兄弟非意相加 可以饶让情也 古人有情恕理遣施于众人 况宗族乎 吾族祖光裕公抚诸弟友义 其子洧雍穆保家 士友推之 可取法也”
【释义】兄弟之间如果不是恶意的行为,能宽容的就应该多多包容。古时候,陌生人之间尚可以做到以德报怨,更何况自己宗亲之间呢?源氏祖先源光裕对待自己的兄弟朋友甚讲义气,他的儿子源淆团结和睦集体,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都推崇他。这些都是可以学习和效仿的。
勉学
源氏家规八则之“勉学”
“古者 八岁入小学 十五入大学 为父兄者 当择严师益友 勤加训迪 务使变化之气质研求道理 他日上进 固能为良士做好官 即使功名不就 亦不失为醇谨之人”
【释义】古人八岁上堂,十五岁上高等学府。作为父兄,应该聘请严师对子女或弟妹从小加以教导,使他们具备研求学问的气质。如果日后他们能够上进,成为有学问的人或者当一个好官固然是一件好事,即使考取不了功名,他们也不失为淳厚谨慎之人。
“故虽家道清淡 其子弟有可造就者 尚勉强教成 不可半途而废 其子弟亦不可自暴自弃 失父兄所望 我祖宣公长子延谨厚好学 其孙子雍少好文雅笃志于学 文献公子恭听惠好学 可取法也”
【释义】所以即使家境贫寒,只要子弟有可造的潜力,就要努力教好他们,万万不可半途而废,作为子弟的也不能自暴自弃,辜负父兄的期望。源氏先祖源贺的长子源延为人敦厚,喜好研究学问,他的孙子源子雍和源子恭从小也爱好读书,温文尔雅,善良纯朴。这些都是可以学习和效仿的。
和众
源氏家规八则之“和众”
“容貌远暴慢 颜色近信 辞气远鄙倍 三者深得和众之道”
【释义】君子所重视的正道有三个方面:严肃自己的容貌,就会远离粗暴怠慢;端正自己的脸色,就可以使人相信;说话注意言辞语气,就会远离粗鄙无礼。这三者深得“和众”之道。
“凡与人接 春和盎溢 使傲慢者化暴戾者容 方为善身而淑世 如面无温容 口无逊语 常抵触人 自谓质直 此任气质之过 无往得和者 可不戒乎”
【释义】凡是待人接物如春风和煦,充盈洋溢,没有傲慢暴戾之气,才是善良济世之人。如果没有温和的面色、谦逊的语言,反而时常得罪他人,但又自以为正直,这只不过是自以为是罢了,不会有真心的朋友。
勤职
源氏家规八则之“勤职”
“士农工商 各有其职 勤则业修 惰则业墮”
【释义】做官、农耕、做手工业、经商各有各的职业,如果做事勤快都会事业有成,为人懒惰只会事业荒废。
“而赌一途 尤为易染 夫赌欲赢钱固无足怪 乃终年赌而不见赢钱 终世赌而破家荡产 赢者十一 输者十九 何苦来由也 凡此皆不勤职之过也”
【释义】赌博很容易让人沾染,往往是终年赌博却不见赢钱,终身赌博而倾家荡产。其实,赌博中能赢钱的只有十分之一,输钱的却是十分之九,这又何苦呢?这些都是不勤于做事的结果。
节用
源氏家规八则之“节用”
“其应俭不俭者 一撑体面而累之也 如卖田嫁女 厚赂聘媳 丧事铺张 供奉热闹 又如请贵宾宴 骄壻演戏 许愿豫修祈福 力实不支 设法张罗 以图好看 不至破家不止 至于衣食不足 不免奴颜婢膝 委曲狥人 自丧己志 何如节食缩衣 留有余之享也”
【释义】应该节俭而不节俭,死要面子,最终只会害了自己,如果用卖田所得来嫁女,用丰厚薪金来娶媳,办丧事和供奉祖先铺张浪费,或者宴请宾客、请人演戏、许愿祈福等,没有足够的财力却设法大肆张罗以图有面子,是会家境破落的。到了基本衣食都不能保障的时候,难免会委曲求全、沉沦丧志,又怎么比得上节衣缩食、留有殷实的家产快乐呢?
“我祖宣公训子曰 汝其毋奢越 吾终之后所葬时 服单椟 足申孝心 刍灵明器一无用也可取法也”
【释义】源氏先祖源贺告诫子孙不要奢侈越轨,在他死后殡葬时用普通的衣服和单薄的小棺木就足以表明子孙的一片孝心,殉葬用的葬器之类一概不要使用。这些都是可以学习和效仿的。
睦邻
源氏家规八则之“睦邻”
“同乡异乡 住居相近者 均谓之邻 屋宇相连 出入相见 凡生畜侵扰 童仆喧闹 言语有触忤 行事有错误 每易生嫌隙 必要反求诸已 不可徒责于人 加以审慎善处 先免召怨之由 方为睦邻之道”
【释义】无论是同乡或是异乡,只要是居住地方相近,都是邻居。由于彼此屋宇相连,朝见口晚见面,容易因牲畜侵扰、孩童或家仆喧闹、言语冒犯、行为不当而纠结恶感,这时应该多些反思自己的行为,不能只把责任推给别人。处理问题谨慎周密,尽量避免产生怨恨之意,这才是与邻居和睦之道。
家族代表人物
源贺后代遵循祖训,修身立品,为国贡献者甚多,显赫于北魏、北齐、北周、隋、唐数朝。
源贺次子、北魏名将源怀,乃推崇廉训的历史先驱人物,官至尚书左仆射,骠骑大将军,为人谦恭宽雅,清俭有惠政,尤以“奉公不挠”的形象史上留名。源贺七世孙源乾曜,才华出众、清廉谨慎,为官四十余年,担任宰相近十年,政绩显著,被誉为唐朝“开元名相”之一。源彪著名齐朝,源雄、源师官成隋代,均以勤政为民、才识博达知名于世。在源氏家风的深远影响下,源氏一族人才辈出、多有建树,在史籍文献中有名可考者多达八十余人。在《魏书》《隋书》《北史》《旧唐书》等正史中被立传者达四十余人。
唐朝中后期,源氏族人逐渐淡出政治舞台,以经商和务农为主。南迁至广东的源氏后人时刻遵循先祖遗训,心怀众生,宗族团结,乡里和睦,重视教育,诚信经营。源龙章、源汝荣、源吉华等一大批源氏后人,都是近代践行先辈遗训的典型代表。
源龙章,鹤山市龙口镇霄南村委会源氏东门坊人,近代广东“草根巨商”的代表。他经营的染料“阴丹士林”曾经占据了大半个中国市场。源龙章成为“巨富”后,不忘初心。他一方面严格要求子女,并立下家训——“好仔不论爷田地,好女不论嫁妆衣”;另一方面积极办私塾免费招收贫苦学生入读,建慈善堂收容无家可归的孤儿,此外,还出巨资在家乡修建公路、桥梁和医院。
源汝荣,号杏翘,龙口镇霄南村委会源氏十八世东门坊人,出生于清朝同治年间一个五口贫穷之家。十九世纪末,他只身前往香港,凭着勤劳与隽敏,创建了香港太平戏院。源汝荣谨记祖训,行事低调,仗义疏财,为提携乡邻、建设家乡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源吉华,龙口镇霄南村委会源氏北门坊人。十九纪初,源吉华父子看到广大贫苦人民因无钱买药而常常死于疾病,决心研制效速价廉的良药。经过请教名医和反复研制,他们最后将三十多种中草药材熬成药汁,制作成药性温和的甘和茶,畅销粤港澳和东南亚。其后人遵循先辈“让甘和茶创始在霄南”的意愿,将家族在外取得的成就带回霄南、造福家乡。
专家及后人述评
源氏祖训家规的历史与当代价值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霄乡源氏祖训源于北魏,经千年传承,渗透着醇儒精神。源氏是北魏隋唐影响较大的著性望族,在近代和改革开放时期也是英才辈出。源氏祖训家规对当代加强党政干部勤政廉政建设,全社会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大的文化启迪意义。
一、源氏祖训家教的文化内涵是醇儒精神
北魏名臣源贺的“宣公遗令”:“毋傲吝、毋荒怠、毋奢越、毋嫉妒、疑思问、言思审、行思恭、服思度、遏恶扬善、亲贤远佞、目观必真、耳属必正、诚勤以事君、清约以行己”。“遗令”奠定了源氏族人千年家风的基础。
清末民初《源氏大宗族谱》的“家规八则”:“敦伦、亲族、勉学、勤职、立品、节用、睦邻、和众”,是源氏后人根据当时社会实际,对祖训精神的与时俱进和精细化发展。
“遗令”和“家规八则”内涵实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醇儒精神,即儒家学识精粹纯正,温柔敦厚,立场坚定的人文精神。“诚勤以事君、清约以行己”是遗令的核心,体现了儒家克己奉公的至诚至善精神;“四毋”、“四思”、耳与目、遏与扬、亲与远等,都是儒家中庸精神的体现。“家规八则”的敦伦、亲族、睦邻、和众,体现了儒家“亲亲”、“尊尊”“仁者爱人”和谐精神。勉学、立品则反映儒家“修身为本”和重道德教化。勤职、节用是儒家恭行敬业和安贫乐道精神的体现。
二、源氏祖训对党政干部勤政廉政建设的文化启迪
源氏“诚勤以事君、清约以行己”,是中国古代吏治思想对官员道德的纲领性表达——即勤政与廉政。儒家提倡学习做官做人的“大学之道”——“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相一致,剔除其封建和唯心的糟粕,对之作现代性的转化,则可表达为“诚勤以事国,清廉以行己”或“诚勤以为民,清廉以行己”。
“诚勤以事君、清约以行己”是官德的纲,而“毋傲吝、毋荒怠、毋奢越、毋嫉妒、疑思问、言思审、行思恭、服思度、遏恶扬善、亲贤远佞、目观必真、耳属必正”是官德的目,是封建官员的行为规范,其精髓则是中华文化处事处世的中庸之道。
不偏不倚,中正平和的“中庸之道”是一种人生智慧。中不偏,庸不易,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主张,持之以恒,则为成功之道,用现代话语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正平和,唯真唯实,公平正义,统筹兼顾,不左不右,不走极端,不骄不躁,谨言慎行,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才是党的事业成功之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矛盾复杂化,共产党人安得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源氏族谱、祖训与家规,是封建士族世家进行“不忘初心”教育,家风传承的优秀范例。源氏自北朝至隋唐数百年,是声名显赫的官宦世家,从太师宰相到州府刺史,清史留名者众多。如始祖源贺在北魏统一北方战争中功高盖世,两次临危定策皇位继承,保持国家政治稳定,为北魏四朝元老,不居功自傲,醇儒家风率先垂范。源怀执法不避故友,为政纲举而理事简约不重形式。源子雍、源延伯父子不以私害公,坚守统万城忠勇破敌。唐玄宗时之开元名相源乾曜上书皇帝,奏请将自己三个儿子中的二人调离京城到外地下放任职,因宰相源乾曜的垂范,长安城有100多高干子弟也出京下放任职。故事多多,千年家风承传,源氏族谱、源氏祖训功不可没。
三、源氏祖训家教对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启迪
源氏家族在中唐以后随着中国封建门阀士族制度一同衰落,家族成员大都以经商务农为生。宋朝平民化后的源氏家风更多是农商平民的道德关怀。从明嘉靖年间修族谱到辛亥革命的350年间,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后洋货充斥城乡,霄乡的传统农业与小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破产,聚族而居的宗法社会解体,族人多离乡往广佛、港澳打工或经商。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宵南源氏后人修订的“家规八则”,首先是对儒家文化“尊祖、敬宗、收族”和恭行敬业、修身为本、安贫乐道传统的继承,也多了对工商社会“勤职”职业道德和资本原始积累阶段“节用”的道德关怀。
历史文化不能隔断,源氏祖训家规经过批判继承,作现代化转换,对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积极意义:如“诚勤以事君”,可现代化转换为“诚勤以事国”,“勤诚以为民”则有利于树立建设富强、民主国家和爱国、敬业、诚信的价值观念。“清约以行己”可现代化转换为自我约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国家的关系,有利于树立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价值观念。家训的“敦伦”、“亲族”与“睦邻”、“和众”,可现代化转换为全社会的“友善”观念。
综上所述,源氏祖训与家规是宝贵的民族精神文化遗产,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巨大的现实意义。(原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文法学院院长、霄南源氏历史文化研究专家 陈坤林)
赵宗福(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教授、原院长,鲜卑源氏历史文化研究专家)源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上富有影响的名门,尤其是源氏得姓的第一代源贺,北魏时期不仅功名显赫,而且以勤勉职守、廉洁自律著名于世。其遗训成为了源氏家族千百年来的家训,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家风教育名篇,为后世所称道,具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在源贺的言传身教下,源氏后代敬遵此训,繁衍光大,成为历经数百年而不衰的儒家文化士族,名人辈出,德行流播。大部分源氏南迁至广东鹤山后,由宦而农而商,少量留居北方者也渐转为农耕。但无论何方源氏后裔,皆能秉承家风,以勤劳守德为要务,故生生不息而传衍。
何争流(原青海师范大学副教授,鲜卑源氏历史文化研究专家)源氏得姓的历史不长,但是由于姓氏独特,家族源头清晰,血缘关系易于辨别,家族成员历经北魏、北周、隋、唐等朝,在政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所产生的政治人物较多,大都有传记可查。源氏始祖源贺主要生活于太武帝至孝文帝时期,不仅是开基人物,也是北魏的重臣良吏。他一生做了许多大事好事,除东西转战为北魏统一北方、迁都中原立下汗马功劳等外,更主要的是有良好的家风、家训和家规为源氏后人的成长教育树立了标杆,为国家建设培养了许多栋梁之才。源氏一族,从源贺起,有自己世代相传的家风传承和文化个性,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源贺议改刑律,到唐朝初年的源光裕参与修订《开元新格》,长达三百多年间,源氏族人一直有人在研习法律,成为汉化士族群体中的律学世家之一。源贺到了垂暮之年,将子孙叫到榻前,留下一段郑地有声的遗嘱,勤奋国事,廉洁淡泊的情怀,闻者无不动容。
曹谁(当代作家、诗人、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源贺传》作者)中国儒家讲究言传身教,源贺遗训也是他一生所践行的。他本来是南凉国的王子,国破家亡后投奔北魏,他没有像兄长保周那样试图反叛恢复南凉,而是从整个天下大局出发,辅佐拓跋焘平定天下,结束五胡十六国的乱世。在拓跋焘被宗爱刺杀身亡后,北魏王朝面临一个乱局,又是他出面粉碎宗爱乱党,迎立新的皇帝,让北魏王朝趋于稳定,功成名就后又不居功自傲,主动交出兵权,到冀州去任刺史,被坏人石华诬陷谋反也不怨恨,依然兢兢业业履行职责,最终查明是诬告。他主张仁政,所以上书废除严刑酷法,无数的人因此受益。源贺不分胡人汉人,一生在推动胡汉的融合,在乙弗浑专权的时候,又是他帮助冯太后铲除奸臣,让冯太后和孝文帝能够顺利推行历史影响深远的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源贺武可鞍马定乾坤,文能安邦平天下;对国家忠贞不二,对人民慈爱有加;胡人汉人一视同仁,积极倡导民族团结;在世时以身作则,离世时遗训子孙。所以源氏家族能够成为魏齐隋唐的五百年望族,子孙南迁后又以源贺遗训来经商济世,从家到国到天下,源贺遗训对今天中国人的道德法则都有深远的意义。
附件:
主办单位:中共广东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广东省监察委员会
合作单位:南方新闻网
粤ICP备10233762号
nyqfw@gd.gov.cn
投稿邮箱